1672912125412029.png


1月7日(周六)8:30-18:00,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智行中国”系列论坛第三期,将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发展新机遇”为主题在线举办。活动邀请了相关院士和专家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交叉研究等问题开展讨论。


一、组织架构

指导单位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支持单位

百度公司

京东集团

钢铁侠科技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二、直播平台

1672912149118685.png


三、大会议程

视频暖场

8:30-8:40

领导致辞

8:40-9:00

主持人:吴飞教授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领导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刘成林副理事长

中国自动化学会李少远副理事长


大会报告

9:00-12:00

主持人:张涛教授、吴飞教授


9:00-9:30

嘉宾:李德毅院士

题目:人工智能看教育——答图灵:机器能够思维吗?


9:30-10:00

嘉宾:杨卫院士

题目:交叉科学——无尽的前沿


10:00-10:30

嘉宾:戴琼海院士

题目:人工智能的几点思考


10:30-11:00

嘉宾:龚克教授

题目:智能科技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


11:00-11:30

嘉宾:焦李成教授

题目:从人工智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到交叉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11:30-12:00

嘉宾:郑南宁院士

题目:智能机器行为与常识推理


主旨报告一

13:30-15:50

主持人:马楠教授


13:30 -13:50

嘉宾:张涛教授

题目:自动化领域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与建设


13:50 -14:10 

嘉宾:吴飞教授

题目:教材、课程和平台促AI+X人才培养


14:10 -14:30 

嘉宾:刘宏教授

题目:再思考:AI学科建设20年


14:30-14:50

嘉宾:刘挺教授

题目:对智能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14:50-15:10

嘉宾:曾志刚教授

题目:智能生物系统大脑-身体-环境共生体对类脑智能计算与控制发展的启示


15:10-15:30

嘉宾:方勇纯教授

题目:基于强化学习的蛇形机器人步态优化与跟踪控制


15:30-15:50

嘉宾:赵玉新教授

题目:航海技术智能化:机遇和挑战


主旨报告二

16:00-18:00

主持人:候彪教授


16:00 -16:20

嘉宾:马楠教授

题目:智能时代基于交互认知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6:20 -16:40 

嘉宾:曹新方部长

题目:产教融合,助力高校AI+学科建设


16:40 -17:00 

嘉宾:计湘婷副总监

题目:人人皆可AI——百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案例解读与思考


17:00-17:20

嘉宾:何晓冬副总裁

题目:致力于解决真实场景的问题,以产业助推智能科学发展


17:20-17:40

嘉宾:夏华夏副总裁

题目:生活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17:40-18:00

嘉宾:王哲鹏副总裁

题目:人工智能推动行业智能化


四、嘉宾简介

报告嘉宾


image.png

李德毅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看教育——答图灵:机器能够思维吗?

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长期致力于军队信息化和作战智能化工作。在认知模型、智能控制、不确定性推理、数据挖掘、无人驾驶等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我国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主要开拓者、中国无人驾驶的积极引领者、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曾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image.png

杨卫


报告题目:交叉科学——无尽的前沿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司库,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固体力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研究方向包括宏微观破坏力学、结构完整性评价、材料的增强与增韧、微小型航天器研制等,提出X-Mechanics(交叉力学)的概念。


image.png

戴琼海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的几点思考

个人简介:

国务院参事、CAAI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CAAI Fellow。从人工智能立体视觉、计算成像到脑与认知开展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系列研究。承担了 国家“973计划”、重大仪器和基础科学中心等项目。在Cell、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Photonics 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研究生百余名。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image.png

龚克


报告题目:智能科技交叉学科与学科交叉

个人简介: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任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因主持中国数字电视无线传输标准和微型技术试验卫星的研发等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防科技奖等奖励。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018)。获聘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2020)、联合国秘书长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2013-2017)等。


image.png

焦李成


报告题目:从人工智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到交叉学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个人简介: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现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杰出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创新联盟理事长,陕西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第六-七届副理事长,IEEE/IET/CAAI/CAA/CIE/CCF Fellow,连续八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深度学习与类脑计算、进化优化与遥感解译。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中国青年科技奖及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奖励十余项。


image.png

郑南宁


报告题目:智能机器行为与常识推理

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视觉信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IEEE Fellow,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理事会成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曾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


主旨报告一嘉宾


image.png

张涛


报告题目:自动化领域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与建设

个人简介: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国际IET学会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理论等领域研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译著以及主编教材等10余部。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等。


image.png

吴飞


报告题目:教材、课程和平台促AI+X人才培养

个人简介: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管理专家组成员和指南编制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开设国家级首批线上一流课程《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负责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是教育部人工智能专业(AI+X)虚拟教研室和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浙江大学第九届永平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


image.png

刘宏


报告题目:再思考:AI学科建设20年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CAAI Fellow,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领军人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平安集团独立董事,深圳市六届政协委员。


image.png

刘挺


报告题目:对智能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个人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哈工大校长助理,哈工大计算学部主任兼计算机学院院长、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所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两个重点专项的指南专家、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中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头雁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社会计算和智慧医疗等,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人机融合会诊”的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语言技术平台LTP”、“大词林”等科研成果被业界广泛使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image.png

曾志刚


报告题目:智能生物系统大脑-身体-环境共生体对类脑智能计算与控制发展的启示

个人简介: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200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Cognitive Computation;Neural Networks;Applied Soft Computing;自动化学报;控制工程;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编委。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奖励。


image.png

方勇纯


报告题目:基于强化学习的蛇形机器人步态优化与跟踪控制

个人简介: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获得浙江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今,任教于南开大学。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2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image.png

赵玉新


报告题目:航海技术智能化:机遇和挑战

个人简介:

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导航仪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船舶导航与智能化航海技术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入选国家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卓越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教学奖。主持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主旨报告二嘉宾


image.png

马楠


报告题目:智能时代基于交互认知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个人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兼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交互认知、机器视觉、无人驾驶。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创新专项等国家、省部级项目,承担北汽、东风悦享、云迹科技等企业委托智能交互项目9项;带领团队多次在国内外智能驾驶重要比赛中获冠军,获第二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特等奖;人才培养方面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主编专著和教材4部;主讲《智能交互技术》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七轮次,共计一万余人选课。


image.png

曹新方


报告题目:产教融合,助力高校AI+学科建设

个人简介:

现任华为计算产品线高校与科研人才发展部部长,负责鲲鹏、昇腾高校与科研人才发展工作。具备丰富的产教融合经验,担任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联合工作组秘书长、“智能基座”虚拟教研室秘书长、“国创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等多个社会职务。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并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销售、管理、生态建设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历任成都代表处电信系统部部长、东莞办事处主任、华为智能光伏华东/西南总经理。


image.png

计湘婷


报告题目:人人皆可AI——百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案例解读与思考

个人简介:

百度高校合作部副总监,CCF科普工委副主任,CCF杰出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长期深耕计算机产学研合作领域,在技术品牌传播、产教融合、科学普及、双创教育等多个方向上,有丰富的跨界融合经验和行业洞察。通过百度师资培训、松果基金、AI实践基地、技术竞赛等丰富的产教融合项目,在助力高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亦促进了高校开发者持续地参与到AI技术升级、AI产品模式的创新当中,形成“校企开发者价值共创+技术生态培育”的双驱动产学合作模式,让校企合作天生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推动“百度500万AI人才培养”战略全面落地。


image.png

何晓冬


报告题目:致力于解决真实场景的问题,以产业助推智能科学发展

个人简介:

博士,京东集团副总裁、智能服务与产品部总裁、京东AI研究院执行院长,IEEE/CAAI  Fellow。何晓冬博士二十多年来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与视觉多模态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本领域世界级科学家。加入京东之前,何晓冬博士就职于美国微软雷德蒙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及深度学习技术中心负责人。他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引用4万余次。他多次获得ACL杰出论文奖、IEEE SPS最佳论文奖等奖项,他还领导团队聚焦智能技术的前沿突破及智能服务与产品打造,大规模赋能政务、医疗、零售、金融等产业。他拥有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及密苏里大学博士学位,同时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等院校兼任教授。


image.png

夏华夏


报告题目:生活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个人简介:

博士,研究员职称,美团副总裁兼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系统架构等方向。担任清华-美团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副院长、智能无人系统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


image.png

王哲鹏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推动行业智能化

个人简介:

联想集团副总裁,主任研究员,联想研究院PC设备与生态创新研究室负责人。曾负责联想智慧零售,智慧教育,智能供应链研发工作,目前研发方向包括云电脑,柔性电子设备,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算法,类脑计算等领域。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超过150项。


关于交叉学科

科技发展的事实已经表明,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新理论乃至新学科的创生,常常是不同学科理论交叉融合的结果。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推动了链式创新。利用不同学科之间依存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综合,可实现科学的整体化,是知识生产的前沿。学科交叉正在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决定从2023年起正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新增了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该门类下设智能科学与技术等8个一级学科和一个专业学位。


交叉学科建设有助于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推动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人工智能作为一种使能技术,天然具有与其他学科研究进行交叉的秉性,既促进相关学科研究范式变革,又推动人工智能自身发展。


本文由CAAI教育工委会供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23年01月05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06029423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 100876 技术支持: 010-62283919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