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2019第二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无人系统技术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将于2019年8月至11月举行。

无人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无人系统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为了促进无人系统的技术交流和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清华大学特此联合主办本次无人系统技术大赛。为从事人工智能及其在无人系统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产业界从业人员以及AI技术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现将大赛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组织单位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总体部

3.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无人系统技术》编辑部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


二.参赛办法

1.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是面向全国无人系统领域的研究者的赛事,包含高校,科研机构,无人系统研究企业、研究协会和对相关研究有兴趣的研究人员,欢迎社会各界和个人积极申报参赛。

2.参赛组队形式

选手可在网上自行组队报名或个人参赛,选手的地区、年龄、职业不限。

参赛个人及单位要求遵守科研诚信,无不良记录;参赛项目的软件、系统、技术及相关专利专属于参赛团队及个人,与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产权纠纷,如在参赛期间发现有侵犯外单位知识产权或盗用成果等纠纷,一经核实,立即终止该参赛队参赛资格,取消其已获得的奖项。

3. 报名方式

2019年8月30日前,参赛队伍在大赛网站(https://aichina.caai.cn/)的报名系统中在线报名,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完成报名。(有特殊要求的各赛区自行确定后可以向大赛组委会提出需求)

4. 比赛任务

1)飞行仿真组

比赛任务描述:

(1)多目标识别:在给定的视频中,识别出指定目标。

给定视频由无人机拍摄,指定的任务目标为视频场景中的指定目标类别,比如车辆、人员和楼房等,参赛队伍给出指定目标的边界框(bounding boxes)。

(2)运动目标跟踪:在给定的视频中,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

给定视频由无人机拍摄,视频中包含多种运动目标,如车辆、行人或动物等,在视频开始,参赛队伍对指定的目标进行识别,给出目标边界框(bounding boxes),然后在视频中给出目标的边界框轨迹。

赛事组委会将在8月15号之前,公布竞赛示例视频,该视频包含目标种类示例。

2)飞行操作组

比赛任务描述:

(1)固定目标物体投放:

室外环境场地共计200m×200m,无人机自主飞行,无人自主飞行系统从起点起飞,到达指定区域,识别目标,抓取直径10cm以下、重量0.1kg以下的方形物体,飞至指定区域,识别以数字标记的静态特定目标,目标区域在60cm×40cm以上,数字标记为1,2,飞行器首先需将物体投放至1目标处,再次飞回指定区域拾取物体,飞至指定区域,放置于目标2,任务结束。

(2)移动目标物体投放:

室外环境场地共计200m×200m,无人机自主飞行,无人自主飞行系统从起点起飞,到达指定区域,识别目标,抓取直径10cm以下、重量0.1kg以下的方形物体,飞至指定区域,识别移动车辆目标,车辆目标在60cm×40cm以上,将物体投向移动该目标,飞回终点。预赛阶段,车辆目标采用直线运动方式,移动速度在300mm/s以下。赛事组委会将在8月15号之前,公布含有竞赛场地位置、任务示例以及目标示例的文件。

5.参赛要求

参赛队赛前需签订科研道德承诺书,保证参赛软件和系统应该是参赛队员独立设计、开发完成的技术成果,严禁抄袭、剽窃等行为。凡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队伍的参赛资格。


三.竞赛时间安排

2019年8月8日:发布大赛通知,开始报名

2019年8月15日:发布比赛示例数据和具体评测方案

2019年9月30日:报名截止

2019年10月10日:飞行仿真组提交截止日

2019年10月15日:飞行操作组初赛

2019年10月30日:决赛名单公布

2019年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决赛和颁奖


四.竞赛赛制

1.  比赛整体流程

1)飞行仿真组

飞行仿真组的比赛全部在网上进行,参赛队伍报名后,可以在2019年9月1日之前获得参赛示例视频,进行模型训练和软件开发,在2019年8月31日,组委会发布比赛视频,参赛队伍可以在10日内通过网络提交目标识别和跟踪结果,每个队伍有一次提交结果机会。

2)飞行操作组

飞行操作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1)初赛:参赛队需于2019年8月30日前完成报名,2019年9月15日在北京云岗参加初赛任务。

(2)决赛:决赛将于2019年11月组织,地点在北京云岗,决赛将分为比赛和技术交流两部分内容。

2.  参赛规则介绍

1)飞行仿真组:

(1)允许使用开源代码、工具和公开数据集,及参赛队伍自己以往开发未公开的代码和数据集。

(2)经组委会评估后确认获决赛资格;如拒绝或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应代码和文档则取消决赛资格。

(3)评测规则:

(i)多目标识别。本次比赛采用MSCOCO的          评价指标[1],即所有对象类别的在10个IoU阈值上的mAP得分的平均值。

(ii)运动目标跟踪。本次采用MOT16数据集上的MOTA和MOTP两个评测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排名[2]。计算过程中,IoU阈值固定为0.5。

MOTA逐帧地对假阳例(FP)、假阴例(FN)、误匹配(identity switch, IDSW)的个数综合考虑,公式如下。其中t代表图片帧的序号,GT代表真实值的数目。

MOTP计算所有正确匹配目标的平均重叠率,公式如下。其中代表第t帧中IoU得分在阈值以上且正确匹配的目标数目,代表第t帧中第i个目标的输出的包围框与真实值之间的IoU得分。

[1] 参考http://cocodataset.org/#detection-eval

[2] 参考Milan, Anton, et al. "MOT16: A benchmark for multi-object tracking." arXiv preprint arXiv:1603.00831 (2016).

 2)飞行操作组:

(1)参赛队伍应采用负载6kg以下的旋翼直升机参加比赛,执行比赛任务中,飞行器应全程自主飞行,禁止人为遥控

(2)比赛不对物体的抓取方式进行限定,比赛不对飞行平台使用的传感器类型进行限制。

(3)评测规则:

(i)固定目标物体投放:比赛将根据物体投放准确率和任务完成速度进行评分。准确率采用投放物体中心位置与目标中心位置的距离进行评分,任务完成速度指飞行器从指定位置起飞,到完成任务飞回指定位置的时间。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以准确率进行成绩排名,准确率相同的情况下,任务完成速度快者排名靠前,未能在指定时间完成任务,按时长进行分数扣除。

(ii)移动目标物体投放:评分原则与固定目标物体投放相同,以准确率和完成速度进行评分。

(iii)具体评分细则将随任务示例文件一同公布。


五.奖项设置

本赛事预选6队进入决赛,最终角逐出冠军1队、亚军2队、季军3队。


六.竞赛管理

1.参赛费用

本次参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2.餐饮住宿

参加决赛队伍的教师和学生在决赛期间的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及其他费用均自理。

3.竞赛秘书处联系方式

报名网站:https://aichina.caai.cn/

报名、赛务等联系人: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刘平 18210619376 lipi26@foxmail.com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无人系统技术》编辑部  王一琳185 0038 8390

李志13161006067 chinauas310@163.com

复杂系统控制与智能协同技术重点实验室 赵佳佳, 1521099109,440068986@qq.com


2019第二届中国“AI+”创新创业大赛

--无人系统技术大赛组委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2019年08月08日


Copyright © 2010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互联网ICP备案:京ICP备06029423号-1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邮编: 100876 技术支持: 010-62283919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