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24年法律与人工智能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线上线下参会观众千余人共同见证了法律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成果。本次论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CAAI 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承办,以“法治世界数字化”和“数字世界法治化”为主要议题。
CAAI 人工智能逻辑专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数字法治实验室主任熊明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田劲松、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裴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安波等来自法律、科技、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创始人与会,共同探讨数智时代法律与人工智能的发展。
熊明辉教授主持论坛并发布《法律与人工智能》一书,指出法律与人工智能、数据法学、数字法学都是本书关注的主题,我们致力于将法律与科技相结合,让实务界的经验走向国际,将中国在法律与人工智能的经验分享给世界,发出中国声音。
熊明辉教授作报告
田劲松副社长指出,法律信息学、数字税务、数字司法等在法治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迅速发展,体现了“法治世界数字化”的趋势;同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下,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从而衍生的数字治理、人工智能法学等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回应和治理的研究也体现了“数字世界法治化”的要求。
田劲松副社长作主旨演讲
时建中教授指出,要规范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并作了“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治环境建设”的主题发言,提出要让我们的大模型学习优质的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时建中教授作主旨演讲
张吉豫教授以“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规制探讨”为题,指出在人工智能赋能司法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其工具效能,又要避免对裁判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表达了对法律大模型准确性提升的期待和要求。
张吉豫教授作主旨演讲
裴炜教授在“司法智能化:场景、路径与边界”中指出,司法实践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采用了相对保守和审慎的状态,司法实践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容错率更低。“我们更需要关注人类决策和机器决策之间的关系。”
裴炜教授作主旨演讲
论坛分上下午两场,上午场主题涵盖法治世界数字化(AI for Law),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中的应用,如法律信息学、计算法学、数字法院、数字公安、数字检察、数字合同等;下午场数字世界法治化(Law for AI),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所引出的法律问题及其治理,如数字治理、人工智能法学、数据保护、数据确权等。下午场由幂律智能首席创新官李融主持,主题发言由中国政法大学翁教授武耀、图谱天下(北京)总法律顾问吕长军、金山云法律大模型算法负责人谢雨辰、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助理杨斌、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史蕾律师和北京邮电大学大模型专家张成文分别从理论与实务角度继续讨论。
演讲现场
最后,由经济观察报特约记者陈白主持了以“人工智能:边界与规则”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熊明辉教授等嘉宾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法律与社会的冲击及应对。
圆桌论坛
法律与人工智能论坛为来自各领域法律人工智能研究者及应用者建立一个交叉学科的论坛,从法学、人工智能、逻辑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探讨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力求真实反映法律与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情况,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互相了解的窗口,为推动法律与人工智能的进步提供有力参考。
- 党政机关科协
- 地方学会
- 兄弟学会
- 国际组织
- 常务理事单位
- 理事单位
- 会员服务
- 高校机构